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在监管部门官宣相关政策后,债券市场“科技板”迅速落地 。
界面新闻根据Wind统计 ,自2025年5月7日至2025年5月12日,各类机构已发行+待发行科技创新债券70只,已发+待发规模(以下简称发行规模)合计约1700亿元 ,其中银行发行规模1200亿,占比高达七成,在科技创新债发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前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已发行过科技创新债 ,因此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成为科技创新债的最大增量发行主体,后续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有望加入,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债的发行主体。
国企占比达七成
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等部门,积极准备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 、股权投资机构这三类市场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同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相关公告 ,债券市场“科技板”由此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已发行过科技创新债 ,在银行间市场为科创票据,在交易所市场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非金融企业科技创新债余额已达1.9万亿 ,占信用债存量的5% 。
在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框架下,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可继续发行科技创新债,但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银行间市场对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的主体认定更加完善,主体纳入“科技创新再贷款”“创新积分制 ”白名单支持的企业。
根据Wind统计,5月7日-12日科技型企业 、股权投资机构非金融企业合计发行科技创新债46只,发行规模合计272亿元 ,每只债券平均规模6亿元左右。这些主体大多数已发行过科技创新债,但也有部分首次发行科技创新债乃至首次发债。
从企业属性上看,国企发行人发行规模占比73% ,是非金融企业科技创新债的发行主体 。此外,牧原股份、立讯精密、恒力集团、科大讯飞等民营企业也发行了科技创新债。
“从我们当前的项目储备看,地方国企的发行人较多。”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高管表示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投资人更关注发债主体,而不是资金用途 ,但从发行人的角度看,发行人通过科技创新债募集资金后用于科创领域,可能在科创上取得一些突破 。所以对于市场而言 ,更应该关注科技创新债的用途甚至应该到发债企业去调研。”
从募集资金用途看,当前非金融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募集资金用于新增股权投资或基金出资 、置换前期科创相关投资支出、偿还存量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基金出资主要以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的科技创新债为主。
比如,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募集资金用于对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出资及置换1年内投资该基金的自有资金 。
银行成最大增量
与原有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创票据相比,债券市场“科技板”下的科技创新债券最大变化在于发行主体拓宽,新增引入了金融机构 ,即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据Wind数据统计,5月7日-12日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发行规模1422亿元,其中银行1200亿元 ,券商222亿元,毫无疑问银行是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的发行主力。
目前银行发行的科技创债涉及8家发行主体,银行类型既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 ,也有股份行 、城商行 。除国开行外,其余均为上市银行,它们信用资质较好 ,在债券市场发债筹资基本不存在困难,单笔发行规模也比其他类型机构高很多,募资后主要通过贷款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比如农业银行5月12披露的发债材料显示,拟发行农业银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债券通) ,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附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超额增发权,债券期限为3年期 ,募资将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另一家附超额增发权的为交通银行 。该行5月12日公告称,拟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债券通) ,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50亿元,期限为3年;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50亿元 ,期限为5年。品种一和品种二的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科技创新债可为银行支持科创提供新的资金来源。2022年4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推进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职责范围内服务科技创新作用 ,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企业服务能力 。
此后,银行业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据金融监管部门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 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截至2024年末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 3.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考虑到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大头,此前商业银行发放科技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 ,而未来则将转向科技创新债 。从发行结果来看,工行、兴业银行 、浦发银行3年期科技创新债的票面利率在1.66%左右,略高于同期3年期存款挂牌利率。
随着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的推出 ,“五篇大文章”中的“三篇 ”均可由特定的金融债支持,商业银行可通过科技创新债、小微金融债、绿色金融债筹集资金,投向相关领域 ,专款专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尚未发行科技创新债 。2017年,工行 、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五大行相继成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前期以银行债转股以及配套支持业务为主。5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5月7日-8日 ,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陆续公告称,拟出资100亿或150亿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后续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预计也会发行科技创新债 。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员仇文竹表示,随着“科技板”的启动,短期内科技创新债发行预计将明显加快 ,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引入,有望带来较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债新增供给,可关注新品种配置机会。
债市“科技板”要来了:金融机构发行或放量,长期需建设高收益债市场|界面新闻
债市“科技板”渐行渐近!科创企业迎活水,160亿元科创债拟在上交所发行|界面新闻
一周债市看点|如意科技收到自律处分决定书,江旅集团债券发行违规被警示|界面新闻
地方债发行“火力全开”,前两月发行规模创三年来新高|界面新闻
微博:黑料吃瓜最新官网-热爆料-热门吃瓜-黑料不打烊-浙商银行2025年一季度存贷款规模双增,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界面新闻
科技早报 | 英伟达正式推出Blackwell Ultra芯片;小米计划扩大第二座电动汽车工厂规模|界面新闻 · 科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