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作为医生,一定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 ,抓住临床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成果从实验室再回到临床,才能使患者获益 。 ”2025年4月22日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江涛说。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的团队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年发病率约5-8/10万人 。患者预后不良,常于手术后早期复发,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我所从事的领域是我们神经外科最难治的疾病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主要发生于大脑,恶性脑胶质瘤平均存活期短。我带领我们团队,为了攻克这个疾病,奋斗了37年 。” 江涛说。
据江涛回忆 ,“我记得有一个患者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在大学三年级时感觉画画的时候右手有点不灵,磁共振检查发现大脑长了个胶质瘤 ,是低级别的,这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以长期存活。但不幸的是 ,这个肿瘤长在大脑运动区上,导致他的手活动发生障碍,可能会影响他的专业和生活质量 。我们在脑功能精细图谱指导下对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 ,获得了完好功能保留。 ” 后来患者娶妻生子,但3年之后肿瘤复发又长大了,再次对肿瘤进行精准切除后 ,2024年10月再次复发。
“经过20年研究,我们研发了一种专门针对这种脑胶质瘤复发患者的药物,这位患者口服我们的药两个月之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一家人来到我们诊室 ,我们看到患者的状态,感觉非常非常欣慰 。作为医生,哪怕只有1%的希望 ,我们也一定会进行100%的努力,患者的幸福就是我们医生最大的快乐” 江涛说。
30多年来,江涛团队主要建立了两个图谱 ,一个是大脑功能区精准图谱,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切除,使患者术后功能得到了良好保护。另一个是脑胶质瘤的多组学数据图谱 ,通过这个数据图谱,首次发现病命名了促使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基因 。针对这个基因,研发出一个小分子化合物 ,这个药物在2024年4月23日正式上市,使这类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生存期明显延长。
江涛团队历经十五年的脑胶质瘤临床样本积累 、患者长期随访以及多维组学数据检测,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的脑胶质瘤功能基因组学数据库——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CGGA数据库向全世界研究者免费公开了约2000例中国脑胶质瘤样本的功能基因组学数据,开发了多个脑胶质瘤的可视化在线分析工具 ,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脑胶质瘤医学信息工程 。
该工作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究,为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和药物靶点研发提供指导,并为脑胶质瘤精准医学全链条的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中国脑胶质瘤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黄仁勋GTC媒体交流会实录:涉及下一代AI、中国市场、美国芯片管制等关键问题|界面新闻 · 科技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关键在约束行政权力|界面新闻 · 中国
小米汽车尚未回应的车门解锁问题,可能是高速事故驾乘者未能及时逃生的关键|界面新闻 · 汽车
北外回应前教师尹洪波相关问题:其反映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界面新闻 · 中国
湖南在线:国产黑料吃瓜网-在线吃瓜黑料-高培勇: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是激发中国增长新动能的关键|界面新闻
快手短视频:cgg吃瓜黑料-黑料不打烊黑料吃瓜网-直通部委 | 教育部:对招生问题频发地区学校严肃追责 两部门:食品标签不得使用“零添加”|界面新闻 · 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