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泄露再次引发关注。
据《法治日报》5月6日报道,山东一孕妇近日收到一条某月子中心加“好友”的申请 。对方对其电话 、住址、怀孕周数 ,各种隐私信息了如指掌。
因该孕妇刚在当地一家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做完产检,并且此前从未在任何机构留下孕产信息,觉察出异样的她立即拨打12345进行了投诉。
医院客服随后回复该孕妇称 ,可能是月子中心冒用医院名义进行推销 。工作人员表示,这类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 ”,医院承诺彻查此事 ,并希望其配合取证追责。
近年来,医疗信息泄露屡禁不止,产科、新生儿科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通报称 ,保健按摩中心的经营者吴某为扩大客源,向某医院产科主管护师韦某提出,由韦某提供产妇信息 ,并承诺每发展一名客户就给韦某50元或60元报酬,若客户后续办卡消费则另外向韦某支付10%的提成。截至案发,韦某向其出售包括产妇姓名 、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分娩日期 、分娩方式等在内的产妇健康生理信息500多条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表示,医疗记录被泄露屡禁不止 ,深层原因包括管理失职,职能部门对隐私界定模糊,未细化员工行为规范;利益驱动 ,医务人员贩卖信息获利空间大,且查处困难,查处概率低;相关社会顽疾,比如公民个人信息买卖猖獗、骚扰电话精准投放等暴露治理手段失效。
刘鑫表示 ,医疗记录信息可能的泄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外包服务漏洞,第三方检验机构、医疗设备维保商等合作方接触患者数据;患者自身疏忽,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检查单据 、处方笺;公共场景泄露 ,医院Wi-Fi被植入窃取程序、自助终端遭遇窃密。此外,一些患者的用药记录在医保结算环节流转时,也可能产生数据泄露风险。
中国《民法典》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 。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针对医疗记录泄露,国内曾出台了多项治理举措。
国家卫健委2023年9月曾发布《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 ,要求保障诊疗信息安全 。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按要求对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采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加强账号信息和权限管理 ,定期开展文档核验、漏洞扫描 、渗透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安全自查,防止数据泄露、毁损、丢失,严禁任何人擅自向他人或其他机构提供患者诊疗信息。
股价两次提前涨停!富煌钢构关联收购中科视界信息泄露?|界面新闻 · 证券
快手短视频:吃瓜黑料黑料不打烊-国产黑料吃瓜51吃瓜留学生-管不住嘴?两次泄露内幕信息,ST永悦实控人被罚400万元|界面新闻 · 证券
财说| 营收高增长净利却未达预期,海光信息高估值背后藏隐忧|界面新闻 · 证券
知乎精选:黑料吃瓜永久网-吃瓜黑料免费看-大量掌握敏感信息的联邦雇员被裁,或反噬美国|界面新闻 · 天下
药师帮年报透视:经调净利1.57亿,被低估的港股医疗“现金牛”?|界面新闻
撤回IPO后欣诺通信欲“卖身”高凌信息,后者业绩大幅下行|界面新闻 · 证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