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资本市场监管“从严”基调持续深化 。
近日 ,沪深交易所对中信证券(600030.SH)、国投证券 、华福证券、五矿证券等采取监管警示措施,涉及IPO、再融资 、债券承销等核心业务环节。监管部门明确表示,将坚持“罚到痛处、禁到怕处 ” ,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严防资本市场“入口关”失守。
近期被处罚的券商中,中信证券与国投证券因违反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成为焦点 。两家券商在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中,未及时报告近一年内因首发业务被交易所纪律处分的情况 ,导致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被上交所出具警示函。
例如,中信证券在2024年11月因IPO项目实控人认定及股权转让披露问题被深交所警示 ,国投证券则因2024年9月IPO项目资金拆借、内控缺陷等问题遭深交所处罚,两者均触碰“同类业务受处分后不得适用分类审核 ”的监管红线。
五矿证券与华福证券的违规行为更具代表性。五矿证券在山西凝固力IPO项目中,对收入确认、研发内控 、销售服务商等关键环节核查不到位 ,甚至遗漏控股股东账户流水核查,被监管指出存在多项违规行为 。华福证券则因贸易业务商业合理性及收入确认依据核查不充分、相关尽调程序执行不到位等被上交所警示。
监管警示函指出,这些案例反映出部分券商在项目执行中存在“走过场 ”现象,质控与内核流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界面新闻梳理公告发现 ,近些年来,监管对于投行业务的处罚频次与力度呈现出双升级态势 。2025年投行业务违规呈现“数量多、范围广 、追责严”的特点。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8日,今年内已有超30家券商因投行违规被监管“点名” ,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从处罚类型看,交易所书面警示、证监局责令整改、暂停业务资格等措施频繁使用,部分项目保荐代表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或暂停执业资格 。
与此同时 ,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追责力度持续加码。2024年证监会全年罚没中介机构6.73亿元,暂停4家会计师事务所及1家证券公司业务资格;2025年一季度,仅投行业务相关罚单就达20张 ,同比增加25%,涉及项目收费不规范 、质控不严等问题。例如,3月底证监会集中处罚方正承销保荐、浙商证券(601878.SH)等6家券商 ,直指投行内控管理漏洞 。
有资深投行人士分析称,“券商投行业务违规频发的背后,暴露出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 ,部分券商‘重承揽、轻承做’的考核机制扭曲了执业导向。以IPO项目为例,部分券商为追求项目数量,简化尽职调查流程,甚至默许发行人‘带病闯关’ 。另一方面 ,合规文化与业务扩张的冲突日益凸显。”
监管新规的落地进一步压缩了违规空间。2025年2月生效的《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明确要求,投行收费不得与发行结果挂钩,严禁按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 ,从制度层面切断“超募冲动”的利益链条。新规实施后,券商投行业务收入结构面临重构,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
监管部门强调 ,下一步将重点关注中介机构收费管理、内控机制及境外子公司治理,多家券商已启动整改。例如,中信建投(601066.SH)针对持续督导不规范问题 ,加强对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的现场检查,并组织债券业务专项培训;华泰证券(601688.SH)通过修订制度 、优化流程,强化自营与经纪业务的合规管控。部分券商还探索内部考核机制改革 ,将合规指标纳入投行团队绩效考核,推动“合规创造价值 ”理念落地 。
上述投行人士进一步表示,随着注册制深化,投行需从“通道服务”转向“价值服务” ,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强化风险管控,在合规框架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南在线:黑料吃瓜反差婊爆料-51黑料吃瓜-券商2024年成绩单抢先看:中信、招商净利超百亿 ,自营业务将成“胜负手”|界面新闻
中信、招商证券等三家机构同日收警示函,场外衍生品业务迎强监管|界面新闻
监管严打“绕标套现”,光大、银河等近10家券商触及两融业务“三大雷区”|界面新闻 · 快讯
因场外期权业务违规,华泰证券收警示函,今年已有多家券商被罚|界面新闻
中原、开源证券等董事会相继通过多项议案,券商薪酬制度是监管重点|界面新闻
券商投行业绩大盘点:中信证券仍是“一哥”,32家券商项目储备为零|界面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